|
丁俊發:中國供應鏈大趨勢大變革 8月28日,2019中國數字化供應鏈創新高峰論壇在南京成功舉辦,中國知名流通經濟學家丁俊發帶來了《中國供應鏈大趨勢大變革》主題演講。 丁俊發認為,中國的供應鏈現在還處于起步階段,有著三個發展趨勢目標:一是發展智慧物流和智慧供應鏈;二是打造全球重要的供應鏈創新中心;三是建立完備、高效的物流與供應鏈服務體系。同時,丁俊發強調,要深耕智慧供應鏈,供應鏈數字化(技術領域)和與供應鏈生態化(社會領域)是供應鏈運作必須追求的兩個基本目標。 在供應鏈的數字化方面,丁俊發認為,平臺經濟是實現供應鏈數字化的必要前提,供應鏈數字化要依賴技術創新與應用,科技才是第一生產力。同時,他認為,開展供應鏈金融需要有“對供應鏈模式的把握與廣泛應用、供需雙方的積極參加、良好的法制環境與有效的風險控制”三個前提。 (資料圖) 以下內容根據丁俊發教授論壇演講速記實錄進行整理: 一、關注貿易戰對全球供應鏈的影響 在講供應鏈之前,我想簡單談談中美貿易戰。 今年7月,我在《國際商報》上發了一篇文章,題目是:美國用政府行為擾亂全球供應鏈目的何在?從供應鏈的角度分析中美貿易戰的前因后果,特別是對全球產業鏈、供應鏈和價值鏈將發生的重大變化。 這幾天大家可能非常關注中美貿易戰在急速的升級,因為美國要對中國出口美國的5500億商品加征關稅,其中2500億加征25%關稅,另3000億加征10%關稅,極限施壓。特朗普聲言要動用1977年的美國《國際緊急經濟權力法》,要求美國企業離開中國,美國標榜的經濟自由逆向而行,無非是動用美國的行政手段,打圧中國,但美國打錯了算盤,這一手段無疑將打亂中國和美國通過市場行為建立起來的供應鏈系統。美國推動了經濟的全球化,現代物流也是從美國那兒開始的,很多供應鏈思維也是由美國一些經濟學家所創新的。但現在美國自已打自已的臉,打亂了整個全球的貿易規則。世界第一、第二大經濟體的貿易戰,引起了全球的擔心,很多國際組織都在下調今年全球的經濟增長速度。 今年上半年,中國的GDP是6.3%,應該是這幾年GDP增長速度最低的。PMl指數,從去年的12月開始(除3、4月以外),一直在50%枯榮線以下,說明中國經濟下行的壓力很大。對6.3%要有一個正確認識,一是經濟增長從數量型向質量型轉型的結果;二是受全球經濟下行壓力的影響;三是也受到中美貿易戰的影響。6.3%更反映中國經濟發展的韌勁很足,基本面沒有變。應對美國的極限施壓,我們的態度是“丟掉幻想,準備斗爭”,貿易戰我們不想打,也不怕打,因為中國有強大的國內市場,中國朋友遍天下。 我們在座的人,要關注世界的變化,要把我們自已的工作搞好,推動供應鏈的創新和應用。 二、回答好供應鏈的十個問題 2017年,國務院辦公廳頒發了84號文,即《關于積極推動供應鏈創新與應用的指導意見》,這以后,我在各地演講,大家提出了非常多的問題。歸納起來有十個,我提出來供大家探討。 第一、供應鏈的本質和內涵是什么?中國把推進供應鏈的創新與應用上升到國家戰略,目標是解決什么問題? 第二、供應鏈是一個產業嗎?如果是一個產業,如何定義?如果不是一個產業,哪來供應鏈企業? 第三、供應鏈與物流是什么關系?如果說物流只是供應鏈的一部分,其他部分是什么?它們之間是什么關系? 第四、國家、產業、城市、企業不同層級的供應鏈體系誰是運作主體?政府調控與市場配置各起什么作用? 第五、供應鏈好像是一個筐,什么都可以往里裝,供應鏈創新與應用的重點在哪里?突破口在哪里? 第六、現在供應鏈金融很熱,這說明了什么?產融結合的途徑很多,為什么熱衷于供應鏈的方式? 第七、如何衡量供應鏈的優劣、發展階段與發展水平,誰來衡量?用什么標準來衡量?不同行業、不同企業的供應鏈與供應鏈管理如何區分其共性與個性? 第八、中國的全球供應鏈戰略是什么?與“一帶一路”是什么關系?如何成為全球供應鏈重要的創新中心? 第九、為什么現代供應鏈是一種新動能?它與國民經濟高質量發展、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以及促進形成強大國內市場如何掛鉤? 第十、如何實現供應鏈的數字化和生態化?供應鏈的發展趨勢是什么? 這十個問題,反咉中國的供應鏈還處于起步階段,存在不少短板,有的已在積極探索,有的已取得很好的成果,中國可以實現超越式發展。 三、供應鏈的三個發展趨勢與四個發展目標 中國供應鏈向何處去,三個方向: 一是智慧物流和智慧供應鏈,什么是智慧物流?就是“互聯網+高效物流”。什么是智慧供應鏈?就是供應鏈與互聯網、物聯網的深度融合。要讓物流與供應鏈插上高科技的翅膀。 二是從物流大國走向物流強國,成為全球重要的供應鏈創新中心。 三是建立完備、高效的物流與供應鏈服務體系。 中國供應鏈發展有四個主要目標: 第一、全球供應鏈積效指數經10年努力,從2018年的全球26位進入前10位。與世界第二大經濟體、世界第一大物流市場國相匹配。 第二、物流總成本與GDP的比率經10至20年的努力,要達到國際先進水平,即10%左右。2018年的14.6%一方面是中國產業結構的反映,中國處于工業化中后期;另一方面是物流粗放經營與供應鏈優化程度低的反映。 第三、中國成為全球重要的供應鏈創新中心,有近百個企業成為全球有影響力的供應鏈優秀企業。這個任務任重道遠,非常艱巨,但華為給我們做出了榜樣。 第四,現代物流和現代供應鏈的運作體系和服務體系基本建成。這涉及到政府改革,也涉及到行業自律管理。 四、供應鏈三次全國調查的五個結論 改革開放以來,全國供應鏈調查進行過三次,2004年由中國物流與采購聯合會進行第一次調查,參與的工貿企業100家;2012年平安銀行進行第二次調查,參與的企業800多家;2019年上海達睿供應鏈管理公司進行了第三次調查,參與企業300多家。這三次調查主要以制造業為主。 對這三次調查后我有一個詳細分析報告,可以得出五個結論: 第一,對供應鏈重要性的認識快速提升,從認為供應鏈是企業管理的一部分,上升到供應鏈是企業的核心競爭力。選擇的比例逐步提升,從45%到75%到77%,有相當多的企業把供應鏈的創新與應用看成企業轉型升級與商業模式變革的雙引擎。 第二,供應鏈從推式進入拉式,一切從需求出發成為共識。2004年和2012年的調查,企業特別重視上游,比如說采購成本、供應商管理。到2019年,有75%的企業把需求管理放在第一位,這是一個革命性的變化。 第三,從企業內部資源整合開始,擴展到企業外部的資源整合,包括跨界整合。從重視供應鏈環節到重視供應鏈協同,50%以上的企業都想運作全產業鏈端到端的供應鏈協同,以取得降本增效的最大效益。 第四,為了提高供應鏈效率,防止供應鏈風險,經過十多年的探索,得出一個基本結論,即在各種技術的應用中,數字化供應鏈高居榜首,只有供應鏈數字化才能保證安全。 第五,在供應鏈的支撐系統中,除了人才和科技賦能,供應鏈金融的作用排在顯著位置,因為供應鏈績效都反映在財務指標上。 五、深耕智慧供應鏈 智慧供應鏈我有三個基本觀點: 第一,用互聯網、物聯網、大數據、云計算、區塊鏈、人工智能等高新技術構建與運作供應鏈。 第二,供應鏈數字化(技術領域)與供應鏈生態化(社會領域),是供應鏈運作必須追求的兩個基本目標。我們在運作供應鏈的時候不僅僅是要講到數字化的概念,很重要的是要講到生態化的概念。 第三,供應鏈是手段,供應鏈的整合、優化、協同、開放、綠色都離不開供應鏈的智慧化。供應鏈的目的是通過降本增效,取得更大的價值。 供應鏈的數字化,我認為有三個基本要素: 第一、首先是產業數字化,才能實現供應鏈數字化。離開了921個細分產業,離開了實體經濟中實實在在的供應鏈體系,供應鏈數字化是一句空話。所以我認為供應鏈一定要建立在產業的基礎上,建立在工業互聯網、農業互聯網基礎上,有了產業的數字化才能更好地運作供應鏈數字化。 第二,供應鏈數字化要依賴技術創新與應用,科技才是第一生產力。 第三,平臺經濟是實現供應鏈數字化的必要前提,供需端在商流、物流、信息流、資金流的整合、優化、協同都離不開供應鏈。 六、科學運作供應鏈金融 開展供應鏈金融有三個前提: 第一,對供應鏈模式的把握與廣泛應用。我們如果對供應鏈金融本身立足的供應鏈模式都搞不清楚的話,怎么能把握供應鏈金融?講供應鏈金融首先是講供應鏈,當然金融的介入可以更好的推動供應鏈的發展。供應鏈有三個含義:一是資源整合模式(物質與非物質;內部與外部;跨區域與跨行業);二是結構與流程優化模式;三是包括物流、信息流、資金流、人文流的一體化與物流集約化模式。 第二,供需雙方的積極參加。 第三,良好的法制環境與有效的風險控制。 對于供應鏈金融,2019年7月9號,中國銀保監會發出了《推動供應鏈金融服務實體經濟的指導意見》,里面講到“應依據供應鏈核心企業,基于核心企業與上下游鏈條企業之間的真實交易,整合物流、信息流、資金流等各類信息,為供應鏈上下游鏈條企業提供融資、結算、現金管理等一攬子綜合金融服務”。這段話講得很好,把供應鏈金融的目的、運作模式都講清楚了。供應鏈金融作為產融結合的創新模式,不僅可以助推實體經濟的高質量發展,也是金融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與金融服務創新的重大舉措。 供應鏈金融的發展趨勢,宋華、趙先德、文健君等專家都有論述,我歸納為六個趨勢: 第一、供應鏈金融將在企業、產業、城市、區域展開,所以對企業、產業、城市、區域供應鏈的深度把握是供應鏈金融發展的一個基礎。 第二,參與方的多主體協同是供應鏈金融的基本模式。 第三,風險管控能力是供應鏈金融發展的保障。區塊鏈是一種分布式賬本,有望通過實現信任,提供透明度和減少業務生態系統間的摩擦,來重塑行業,從而降低成本,縮短交易結算時間并改善現金流。因此區塊鏈有可能用于構造可信數字化供應鏈,成本節約、可追溯和透明度是區塊鏈投資的三大驅動因素。 第四,科技賦能是供應鏈金融發展的動能,如數字供應鏈,有的叫數字化供應鏈,或叫供應鏈數字化,我認為,數字供應鏈是人工智能、物聯網、云計算、區塊鏈等技術賦能供應鏈新模式。 第五,可持續發展是供應鏈金融發展的前提。 第六,金融生態與產業生態、社會生態結合是供應鏈金融的發展方向。 供應鏈的創新與應用在政府的大力推動下,經過市場化運作,發展很快,空間也很大,但碰到的問題也不少,需要我們勇敢的去面對,去探索,去總結,中國一定能樊登世界供應鏈的最高峰。 |